碳纤维增强塑料(CFRP)复合材料多场耦合固化工艺与力学性能的计算框架
2025年6月13日,《Composite Structures》(IF=6.3)发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设计与增材制造国际联合研究中心,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空天结构技术重点实验室最新研究《Effects of multi-field coupled curing process on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CFRP composites under three-point bending》(多场耦合固化工艺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(CFRP)三点弯曲力学性能的影响)。
研究亮点
开发了一个用于研究固化残余应力(CRS)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综合计算框架。
考虑了诸如热传导、热膨胀、模量、固化收缩以及固化动力学等与固化相关的性能,这些性能会对固化过程产生影响。
分析了固化残余应力(CRS)对复合材料损伤演化、失效模式和变形的影响。
探讨了复合材料铺层效应,包括正交铺层和单向铺层的情况。
CFRP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及力学测试的实验流程
摘要 -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碳纤维增强聚合物(CFRP)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结构件,但其力学性能受固化过程中产生的固化诱导残余应力(CRS)影响; - 过去的方法忽略了CRS对复合材料损伤演化的影响,导致可靠性设计和性能预测不准确; - 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框架,通过多场耦合固化过程模型获得CRS,并将其作为初始预应力引入渐进损伤模型,研究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; - 结果表明,CRS显著影响了交叉铺层复合材料的损伤演化、失效模式和变形,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。
方法 - 建立了包括热化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在内的多场耦合固化过程模型,考虑了固化依赖的模量、热膨胀和固化收缩等属性;
MRCC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固化工艺结果。(a)温度、固化度和固化速率,(b)树脂基体的非机械应变。
- 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/Standard进行热化学和热力学模拟,获取温度、固化度和CRS;
固化工艺后复合材料的CRS分布。
- 将CRS作为初始预应力引入渐进损伤模型,采用Hashin准则和Cohesive Zone Model(CZM)描述层内和层间损伤行为;
- 使用DIC和超景深显微镜实验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,并研究了不同铺层方式(交叉铺层和单向铺层)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。
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
结论:
- 该研究揭示了固化诱导残余应力(CRS)对CFRP复合材料在三点弯曲下的损伤演化、失效模式和变形有显著影响;
考虑CRS影响的复合材料载荷-位移结果
- 创新点: 提出了一种综合计算框架,将CRS作为初始预应力引入渐进损伤模型,全面考虑了固化过程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;、
CRS对复合材料损伤行为的影响
- 性能: 该框架能够准确预测复合材料的损伤行为,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,平均误差分别为7.6%(CP-1),4.3%(CP-2)和5.8%(UD);
- 研究涵盖了从固化过程建模到实验验证的完整流程,涉及热化学、热力学和损伤模拟等多个方面
交叉铺层复合材料的损伤行为
版权所有 © 2025 凯尔测控试验系统(天津)有限公司 备案号:津ICP备18003419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