疲劳寿命测试的方法根据测试对象、载荷类型、环境条件及测试目的的不同,可分为多种类别。以下从载荷形式、测试对象、环境因素及特殊场景等维度,详细介绍常见的测试方法:
疲劳破坏的本质是交变载荷作用下的损伤累积,因此载荷形式是区分测试方法的核心依据。
原理:对试样施加轴向的交变拉伸和压缩载荷(如正弦波、三角波等),模拟构件在轴向力反复作用下的工况。
适用对象:杆类、轴类零件(如螺栓、活塞杆)、金属及复合材料标准试样。
关键设备:电液伺服轴向疲劳试验机(可精确控制载荷幅值和频率)。
典型标准:ASTM E466(金属材料轴向疲劳测试标准)、ISO 13003(复合材料轴向疲劳测试)。
原理:通过对试样施加交变弯曲载荷(如三点弯曲、四点弯曲),使试样截面承受交变的拉应力和压应力。
分类:
旋转弯曲疲劳测试:试样绕自身轴线旋转,配合固定的弯曲载荷,实现截面应力的周期性变化(如汽车传动轴的工况模拟)。
非旋转弯曲疲劳测试:载荷方向周期性变化,试样不旋转(如桥梁横梁在车辆荷载下的弯曲疲劳)。
适用对象:板材、棒材、齿轮齿根、轴类零件的弯曲疲劳评估。
典型标准:ASTM E468(金属材料旋转弯曲疲劳测试)。
原理:对试样施加交变扭矩,使材料承受反复的剪切应力,模拟构件在扭转工况下的疲劳(如传动轴、弹簧的扭转疲劳)。
特点:需同时控制扭矩幅值和转速,部分场景下会结合轴向载荷(复合载荷扭转疲劳)。
适用对象:轴承、万向节、螺栓(受预紧力和扭转复合作用时)。
典型标准:ASTM E1942(金属材料扭转疲劳测试)。
原理:同时施加两种或以上载荷(如轴向 + 弯曲、弯曲 + 扭转),模拟构件实际使用中的复杂受力状态。
适用场景:飞机起落架(承受轴向力 + 弯矩)、汽车悬挂系统(多向载荷复合)。
技术难点:需精确控制多载荷的相位差和幅值比例,对试验机同步性要求高。
特点:采用符合国际 / 行业标准的试样(如光滑圆棒、带缺口试样),消除结构复杂性对结果的影响,专注于材料本身的疲劳性能。
目的:获取材料的基础疲劳数据(如 S-N 曲线、疲劳极限),用于材料筛选和理论研究。
优势:数据重复性好,可对比不同材料的疲劳特性。
特点:直接对实际零件或组件(如齿轮、叶片、车架)进行测试,更贴近真实使用工况。
目的:验证产品设计的疲劳寿命是否满足要求,评估结构细节(如焊缝、拐角)的应力集中对疲劳的影响。
挑战:试样尺寸大,需大型疲劳试验机;测试周期长,成本较高。
实际工况中,环境因素(如温度、腐蚀、湿度)会显著加速疲劳损伤,因此需针对性设计测试方法:
原理:在高温环境(如发动机舱、锅炉部件的工作温度)下施加交变载荷,评估材料在热 - 力耦合作用下的疲劳寿命。
特点:高温会降低材料强度,且可能引发蠕变 - 疲劳交互作用,需同步控制温度和载荷。
适用对象:汽轮机叶片、内燃机活塞、高温合金构件。
原理:在低温环境(如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空低温、冷链设备)下测试,材料可能因低温脆性导致疲劳寿命下降。
关键:需避免试样在低温下发生相变或脆化,影响测试结果。
原理:在腐蚀介质(如盐水、酸性溶液)中施加交变载荷,模拟海洋、化工设备的工况(腐蚀与疲劳协同作用会大幅缩短寿命)。
分类:
浸泡式腐蚀疲劳(试样浸入介质);
喷雾式腐蚀疲劳(模拟盐雾环境,如汽车底盘)。
典型标准:ASTM G49(金属腐蚀疲劳测试)。
原理:通过振动台施加随机或正弦振动载荷,模拟产品在运输、使用中的振动环境(如电子元件、汽车零部件)。
特点:载荷频率高,通常结合模态分析,找出构件的共振频率(共振时疲劳损伤最快)。
原理:并非直接测试 “至断裂的总寿命",而是测量已有裂纹在交变载荷下的扩展速率,通过公式(如 Paris 公式)预测裂纹从初始尺寸扩展到临界尺寸的寿命。
适用场景:结构完整性评估(如压力容器、飞机机身的裂纹容限设计)。
关键参数:裂纹长度、应力强度因子幅值(ΔK)。
原理:通过提高应力幅值、频率或环境严苛程度,缩短测试时间(需确保加速条件不改变疲劳失效机理)。
应用:批量产品的快速质量抽检,或新产品的初期寿命评估。
风险:若加速参数选择不当,可能导致测试结果与实际寿命偏差较大。
原理:利用超声波振动(频率通常 10-30kHz)施加高频交变载荷,大幅缩短测试周期(可在几小时内完成百万次循环)。
适用对象:评估材料的超高周疲劳性能(10⁷次以上循环),如轴承、高铁轮对。
版权所有 © 2025 凯尔测控试验系统(天津)有限公司 备案号:津ICP备18003419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