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75-T6/AZ31B 双金属复合管因其“外铝-内镁"结构兼具高比强度、减重与耐蚀潜力,已成为航空航天液压、燃油及冷却系统轻量化的重要候选。本文在 6300 kN 卧式挤压机上采用自主设计的剪切挤压模,系统对比了 380 ℃与 410 ℃、同温与异温四种工艺路径对层厚均匀性、界面冶金质量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
1. 层厚均匀性
① 380 ℃同温挤压管在稳定挤压段(Ⅱ-Ⅲ区)AZ31B 内层周向 8 点厚度差 ≤ 0.25 mm,轴向波动 < 5 %,显著优于 410 ℃同温挤压(最大差 0.80 mm);
② 异温路径可抑制头部“单层镁"长度,380 ℃异温头部单层仅 145 mm,比 410 ℃同温缩短 30 mm,材料利用率提高 8 %。
2. 界面冶金质量
① EDS 线扫描显示,随温度升高,Al-Mg 互扩散层厚度由 7.4 μm(380 ℃同温)增至 10.0 μm(410 ℃同温),扩散层中 β-Al₃Mg₂ 与 γ-Al₁₂Mg₁₇ 金属间化合物(IMCs)体积分数由 28 % 升至 61 %,硬度提高 18 %,但脆性显著增加;
② 380 ℃异温挤压因镁侧温度低,位错密度高,扩散激活能降低,反而获得 8.2 μm 厚扩散层,实现“低温-厚扩散"反常效应,兼顾结合强度与韧性。
3. 微观组织演变
③ 380 ℃同温挤压 AZ31B 晶粒尺寸 4.2 μm,再结晶体积分数 > 90 %,织构强度 4.8 mrd,弱织构+细晶协同提升塑性;
④ 410 ℃同温挤压出现 50 μm 级异常长大晶粒,晶界富集 Zn、Cu 元素,成为裂纹源,使伸长率下降 35 %。
4. 力学性能与断口特征
⑤ 380 ℃异温挤压管屈服强度 209 MPa、抗拉强度 346 MPa、伸长率 15.0 %,综合强度最高;380 ℃同温挤压管伸长率 19.5 %,比 410 ℃同温提高 26 %,满足航空导管 15 %-EL 指标;
⑥ 原位拉伸显示,界面扩散层首先开裂,随后载荷转移至延性更高的 7075 外层,呈现“台阶式"承载机制;扩散层厚度 7–8 μm 时,界面结合强度与整体塑性达到最佳平衡。
5. 工艺窗口与放大潜力
⑦ 基于响应面法建立“温度-速度-剪切角"多目标优化模型,预测 375–385 ℃、剪切角 25°、挤压速度 1 mm s⁻¹ 为最佳参数包,可使扩散层厚度稳定在 7.5 ± 0.3 μm,抗拉强度 ≥ 340 MPa,伸长率 ≥ 18 %,为实现 Φ65 mm×2.5 mm 规格复合管连续挤压提供了可复制的工艺包。
版权所有 © 2025 凯尔测控试验系统(天津)有限公司 备案号:津ICP备18003419号-2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